2024年11月28日18点30分,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在教育科研楼503室顺利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各市初中美术教研员参加,由路明院长主持,王玲玲书记、陶金鸿副院长、孙仕荣副书记、美术学全体老师以及部分学生代表共同参与。会议伊始,系主任徐声对美术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为后续热烈的讨论奠定了基础。紧接着,各市的教研员纷纷踊跃发言,他们凭借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积极地为美术学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出谋划策。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沈兰提出要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这一观点反映了当今数字化时代对美术学人才的新要求,数字技术在美术创作、教学展示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具备数字素养将使学生更具竞争力。南京市教研室的祖金明认为学生创作应偏向实用且围绕校园生活展开,这有助于让美术创作与学生的实际校园环境和生活紧密相连,使美术更贴近学生日常,提高创作的现实意义。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王玉银指出美术学定向生培养中存在的专业能力不强和后劲不足的问题,为改进定向生培养方式提供了方向。徐州十中的邵海涛倡导多让学生走出去,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世界,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常州市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蒋春燕着重强调了“一专多能”培养的重要性。在当今多元化的美术教育与艺术创作环境下,仅仅专注于单一的美术技能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王爱春指出,鉴于中学美术老师考编过程中必然包含书法考试这一现实情况,加强学生的书法训练势在必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增加书法课程的比重。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蔡风提出要加强教材教法课程占比。教材教法是连接美术理论与教学实践的重要桥梁。在培养美术学人才时,应深入研究中学美术教材的编写理念、内容结构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江苏省滨海中学的孟臻建议加强国画课程教学。在美术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加大国画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从国画的历史发展、流派风格到绘画技法,如工笔的细腻精致、写意的豪放洒脱等方面进行全面教学。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的樊娟提出加强学生阅读与写作训练。在美术学领域,阅读与写作能力常常被忽视,但实际上它们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最后,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美术教研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丁悦老师进行总结发言。丁老师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创作能力,这是美术学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丁老师提倡采用综合课程的办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兼顾学生多种专业技能的提升。综合课程打破了传统美术学科之间的界限,将绘画、雕塑、设计、书法、国画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通过综合课程的设置,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中激发创新思维,全面提升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美术教育领域不断变化的需求。
此次论证会为修订美术学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美术学院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持续不断地为一线基础美术教育领域输送更具专业素养且更契合时代需求的优秀美术老师。
![]() |
![]() |
![]() |
图:李勇剑、顾晔 文:张迪 审核人:孙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