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南楼学社在南京博物院开展博物馆研学活动。南京博物院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馆校合作单位,依托南京博物院的展览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活动,开拓第二课堂。本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走进南京博物院,是以“浮世绘艺术”展为切入点,开展“浮世绘中的物语”系列课程。该课程指导教师是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部王贵阳、美术学院教师付晓彤,南楼学社二十三位同学参与其中。
“浮世绘中的物语”系列课程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教学,介绍浮世绘的发生与发展、类别以及代表人物;第二部分是实践考察,指导教师带领同学们观展,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目标现场讲解代表性作品。第三部分是研讨创作,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同学们对浮世绘中关涉的美术(含美术教育)、造物、文创等话题展开讨论和实践。
自11月初,付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自主学习浮世绘艺术的任务,南楼学社组织线上观看了BBC纪录片《葛饰北斋·巨浪》,同学们写下了观后感,初步了解了浮世绘的代表性艺术家和作品。随后,根据付老师推荐的参考书目,并结合网络资料对浮世绘的发生、发展、类型等,以及南京博物院“浮世绘艺术”展览的情况有了基本的掌握。同学们的自主学习为走近南京博物院观展打下了基础。
11月14日南楼学社师生开展了实践考察环节。在“浮世绘艺术”展览的现场,南京博物院王贵阳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南博每年度展览安排的原则和方式,“浮世绘艺术”是由中国美术馆引进的展览。在观展览过程中讲解了浮世绘艺术对西方艺术的影响,如对梵高等后印象派画家创作的影响等。王老师还向同学们讲解了版画的制作工艺与制作版画时面临的困难,并延展相关的艺术知识,说明了浮世绘与中国传统年画的细节对比等问题。
付晓彤老师以展品的时间顺序、画家创作风格为线索,对重要作品的创作特色以及背后的故事作了介绍,在互动中让同学们体会浮世绘的艺术美、诗意氛围和江户文化。在导览过程中,付老师生启发同学们思考一些有趣的问题,如在看到美人图部分,请同学们注意关注从铃木春信到鸟居清长再到喜多川歌麿的美人有何区别;讲到江户时代的着衣时尚,浮世绘类似于今天的“小红书”,传递着时髦女性的穿搭经验。浮世绘制作愈发精美,与其作为礼物互赠友人有密切关系。
在看到喜多川歌麿的《吹“噗乒”的少女》时,谈及日本的女性发饰和服饰纹样,老师向大家抛出问题,为什么日本古代女性盘发会将梳子放在上面?为什么有的女性有眉毛,有的却没有眉毛?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学习了解浮世绘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课后自主学习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讲到役者绘部分,重点讲到东洲斋写乐是如何生动刻画人物的神态和个性的,歌舞伎和中国京剧之间的问题等。在花鸟风景部分,对比了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的作品,分析二人的艺术特色。在两位老师集中为大家讲解后,社团成员自行观展,带着问题去思考看展览,为下一阶段的课程讲解做准备。
观展结束后,付老师在南博教室对浮世绘艺术的文化内涵、样式特征做了归纳和总结。讲解了作为一种平民艺术浮世绘的价值,以及浮世绘是如何传达日本江户时代的生命意识和文化心理等问题。并图文并茂重点分析了浮世绘艺术的非对称性构图、抽象的装饰性和明亮的色彩等样式特征。
在研讨创作阶段,同学们结合观展与理论讲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对浮世绘作品中关涉的美术(含美术教育)、造物、文创等话题展开分组讨论。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组队,并确定了不同的选题,后续将继续完成创作。
最后,南京博物院王贵阳老师表示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馆校合作项目,目的是拉近同学与文物之间的距离,让大家能在南京博物院体验到书本之外的收获,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机会邀请同学们到博物馆进行研学交流。付晓彤老师希望大家更主动地学习,更快乐地学习,在博物馆研学中能有所收获,期待后期博物馆研学的成果。
朱英杰/文 乔 威 唐 颖 徐皓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