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8日-7月10日,“星星会说画”团队成员共赴南京市欧皮自闭症儿童发展训练营3次,先后通过9课时的听课学习与辅助教学,对如何将艺术治疗更合理地融入自闭症儿童课堂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与剖析,并根据相关课堂经验总结出自闭症儿童2个角度6个方面的行为缺陷与特征,并有效结合具体特征提炼出3个特色艺术治疗教学方法,并持续化、长期性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与后续跟进与完善,从而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地为本次实践重点——“艺术治疗”制定备课计划与教案编写,以及对于美育绘本制作进行前期构思与整体预案。
一、深度调研找症结
经过两周听课经验的总结,团队结合了与相关专业人士的共同探讨与调研以及与患病儿童家长的深度沟通,从2个角度提炼总结出目前观察到的自闭症儿童6个方面的能力缺陷与行为特征,并根据进一步思考与积累,将其长期化、持续性地进行总结归纳,以此成为日后艺术治疗教学的落脚点。
1、能力方面
(1) 眼神聚焦能力较弱:自闭症儿童对老师展示图片的感知能力较差,无法较好对周围人物、物体投入过多眼神关注。
(2) 语言理解能力较慢:对于老师在课堂上发出的指令,自闭症儿童无法较快理解并做出正确反应。
(3) 手部抓握能力较弱:在普通语文、数学课程以及在相关美育课程中,自闭症儿童对于文具的抓握能力较差,手部力量较弱。
2、行为特征方面
(1) 注意力缺失:在课堂教学中,自闭症儿童注意力很难集中,往往在课程开始后的10分钟就需要开始利用如表扬、奖励等各种方式吸引孩子注意力。
(2) 行为方式刻板:自闭症儿童会机械化重复某些动作,语言的重复也是其行为方式刻板的一大特征。
(3) 人际交往障碍:在两周的课堂教学与听课过程中,与自闭症儿童的交流问题是我们在前期需要主要克服的难题,他们的与人亲近能力较弱、与老师熟悉过程较为缓慢。
二、因材施教求实效
为了更专业、系统地利用艺术治疗提升自闭症儿童的图形认知能力、抓握能力、眼神聚焦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把艺术活动作为认知训练和行为训练的方式和手段,实践团队通过对自闭症儿童课堂教学的数次旁听与综合分析思考,通过有效结合与运用绘画介质或材料、艺术创作的意向、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以及自闭症儿童对作品、课堂的反馈,高度结合自与缺陷闭症儿童能力缺陷,共同探讨出如下3个特色美育教学方法。
1、图片分解教学法
(1)案例:在词语积累课上,老师将一个完整的句子分解为3-5个碎片信息,首先带领孩子巩固每个词语的读法,然后对每个词汇的意思以及词性(例如环境词、因素词等)进行提问与讲解,最终使孩子独立地将碎片信息连词成句,并完整连贯的表达出来。
(2)启发:志愿者们发现,通过语文学科中的“文字拆分法”,可以简单、高效地使自闭症儿童快速接受信息,使其较好地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有效放慢课堂节奏,更为全面地照顾到不同能力与病情的自闭症儿童。在美术课堂上,针对组合类几何图形图形进行结构拆分,化抽象为具象,达到思维与表达能力的有效对应与衔接,有效锻炼并提升自闭症儿童的图形认知能力与图像反应能力。
2、色彩强化教学法
(1)案例:看图说话课上,孩子们无法较好在同一时间内辨识多种颜色,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较弱,所以老师会对相关知识进行反复强调,从而训练孩子们的反应能力与色彩辨析能力。
(2)启发:志愿者们研究观察发现,孩子们对于色彩感知与辨析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多种色彩训练学生色彩感知能力;通过多次色彩辨析训练课堂锻炼学生反应能力,增强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与辨别能力;与此同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针对性辅导,在不破坏画面完整性的条件下充分尊重每个孩子对于色彩的创造力、独特性、自主发挥性。
3、数字联想教学法
(1)案例:通过对上周绘画作品分析与课后询问综合分析,并结合本周听课经验的思考研究,我们发现,自闭症儿童相较于语言文字类科目对数字化知识更敏感,课堂互动、参与度更高。
(2)启发:从患病儿童角度出发,数字教学可以更直观易懂地锻炼孩子逻辑思维,行而有效地通过数字与绘画有机结合与联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弱化课程难度,从而进一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与课堂参与度。通过有意识地将绘画元素提炼成具体的数字符号,从而进一步提高孩子思维辨析能力与自我认同感。
本周,团队通过实践积累经验,结合自身专业,不断优化改良艺术治疗教学设计、完善艺术治疗教学体系,把艺术活动作为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的主要训练方式和手段,为后期美育绘本的研发与制作打基础、做铺垫,立治将艺术治疗更为系统化、精准化地融入自闭症儿童康复治愈体系,使本次志愿服务不仅仅停留于理论表面和简单授课,而是以系统的教材与绘本为呈现载体,持续对“艺术治疗”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更高效发挥美院“新青年”志愿者们的美术师范特长,助力自闭症儿童良好康复和健康成长。
志愿者们在课堂上和孩子们的交流
韩静怡/文 蔡华/图